查看原文
其他

内观记(VII)-- 关于自我

行者之心 心镜818
2024-11-26

人们常说解脱的关键是消除自我,但究竟什么是自我?为什么消除自我就可以解脱?另外又当如何消除自我?这些都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01

什么是自我?


自我是一个常用的基本词汇,但越是基本的词汇,往往包含丰富的内涵,虽然我们常常使用它们,但如果深究起来,我们通常发现我们对这些所谓的基本词汇往往并不真正理解。比如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空间?这些最基本的概念,思索的越深就越能体会它们的深奥。


关于自我,如果从字面意思上解释,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执着。这样的回答虽然并没有错,但它引入了两个抽象概念,一个是“自己”,另一个是“执着”。如何定义这两个词又带来一些新的疑问。所以如果我们只在句法或者语义上面兜圈子,只能让人越来越糊涂,并不能形成清晰的概念。


因此在这里我们直入主题。首先“自我”是一个人意识的产物,它和大脑思维,思想活动息息相关。一个杯子没有自我,一棵树大概也没有自我,只有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才会产生“自我”这个概念。


当一个人在思索的时候,同时出现两个概念,一个是思索的主体,另外一个是被思索的客体,可以是任何对象,甚至是这个思索者本人。虽然被思索的客体可以千变万化,但这个思索的主体却不变,于是这个人就把这个能思索的主体定义成“我”,也就是自我。当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时,他的意思大概就是如此。


这个思索的主体虽然存在,因为它在思索,并且被我们定义为“我”,但这个思维主体究竟是什么,却并不容易理解。哲学难题“我是谁?”正是表示这个问题困难的一个标志。


不过现在我们清楚一点,所谓这个自我通常表现为一种“思索”过程。另外这个“思索”过程和那个拥有身体的思索者密不可分。


“思索”是一种心理活动,如果我们把心理活动抽象化,可以定义一个词“觉”。从觉开始,有觉察,觉知,感觉,直觉,然后有逻辑思维,记忆,判断,推理,另外还有喜爱,厌恶等等所有人类的思维活动都可以建立在这么一个抽象概念“觉”之上。


一个人的“觉”的能力是建立在这个人的大脑功能之上,所以自然而然,这个“觉”就和产生这个功能的大脑,以及这个大脑的主人建立了紧密的关系。如果用一个比喻,一个人如果是一个杯子,那么那个人的“自我”也就是他的大脑所具有的这个“觉”的能力就是这个杯子里装的水。水本来就是水,并没有任何归属特性,同时本身也没有具体形态,可以变化无常,可一但装到一个杯子里,成为一杯水,它就有了归属性,同时杯子的形状也限定了这杯水的形状。


现在我们可以对“自我”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义。所谓“自我”就是一个人的“觉性”(这里觉性指这个人大脑的所有认知,判断,思维等等功能)受这个人的肉身限制从而与无限“觉性”(这里无限“觉性”指抽象的思维,判断,认知等所有活动能力)相分离的产物。



02

自我的矛盾性

自我的产生虽然在生命进化过程中,帮助人类生存。但如果对这个概念进行认真反思就发现其中的矛盾,并可以发现这个概念本身的虚妄。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一个人类个体在宇宙中的渺小。首先地球上有几十亿人口,如果我们的心灵上升到云端来观察我们的世界,我们会看到不仅是一个个具体的个体,整个人类的所有人都不过如同微不足道的蚂蚁一样在地球上没有什么意义地爬来爬去。而地球即使从太阳系这个尺度来看,也只是宇宙中的一个浮尘。然后我们在把视角拉远,看到太阳系不过是银河系中几十亿恒星系中的不起眼的一个,而银河系即使在我们视觉可以观察的宇宙范围中,也只是无数星系中的普通一员。


不仅从空间尺度上,一个人和宇宙相比,小的无法察觉,从时间角度也是同样微不足道。人的寿命只不过百年左右,但宇宙存在的时间则是百亿年,甚至更长。


所以从时空来看,一个人的自我所代表的那个肉身实在渺小得不值一提,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自我是一种“觉”,也就是思维认知能力。一个人不仅可以思考整个宇宙,还可以思考无数超越我们这个物理宇宙的空间。


实际上,每一个空间都是一种限制,空间中的成员必须遵循空间规律而被限制在它所处的空间之中。比如说全体整数构成一个空间,每一个整数只能在这个整数空间中通过加法和乘法进行运算。另外我们生存的物理宇宙也是一个空间。空间中的物质,能量都必须遵循这个空间的物理规律进行转换。但是一个人的“觉”却可以定义一张桌子。这里桌子是物理空间的成员,“一”是整数空间的成员。这两个空间的成员不可能突破自己所处的空间,但人类的"觉"却可以轻易突破这两个不同空间的障碍而进行思维活动。所以说“觉”是不受任何空间限制的一种超越能力。


另外虽然逻辑推理和理性思维是认识真理的重要工具,但它们不过是“觉”的一部分。无论是逻辑推理,还是理性思维,都是有限,而觉本身则是无限的。


觉的伟大和肉身的渺小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也产生了许多矛盾。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觉”性本身是超越时空,不生不灭的,但肉体是短暂有限,必然会消亡。从而就产生自我对永生的盼望和对死亡的恐惧。


其实自我是受到限制的觉,觉本身并不会死去,只是这个限制的肉体会死亡。再拿我们开始的例子来说,自我如同装在杯子里的水。杯子即使被打破了,水并不会消失,所有水最终都会流入大海。在大海中,杯子中的水就和其他水融化,那种限制和分别也就消失了。



03

如何消除自我


前面介绍了自我的矛盾性。自我是“觉”受到限制后产生的一种错觉。正是这种错觉造成人生命中的种种痛苦和争斗。


当一个人在思索时,如果能够不把他思维所寄居的这个身体当作一个特别的身体看待,而是能将这个身体如同世界上其他任何人的身体一样等同看待,他就打破了自我这个限制,而这份“觉”就能和无我的普遍的觉融为一体。


如何可以做到这一点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肉身是用什么方法来把脑海中的那个觉禁锢起来。


我们先看看低等动物的原始大脑。低等动物更像是一种自动机,它们大脑思维只有一种简单的反射功能。简化描述,这种低级动物的世界只存在两种外界对象,一种是食物,它们见了要争抢,另一种是把它们当作食物的食肉动物,见了要躲避。


人的大脑虽然高级,可以进行抽象思维,可以探求存在的意义,但人大脑底层同样还有一个低等动物的大脑,人的许多活动都不知不觉的接受这个低级大脑的控制。这个低级大脑功能非常简单,它通过感觉到感知把外界事物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对自己有益的,所以自己要贪求,另一种是对自己有害的,所以自己要躲避。这种低级大脑通过情绪等功能影响大脑的意识层面,从而让意识层面也产生好坏善恶的分别心,并产生贪求和逃避的情绪。


一个人要消除自我,首先就要认清大脑底层的这种条件反射,然后通过理性来克服这种条件反射产生的情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微信群里有人发言,提出一个自己不赞同的观点,或者自己的言论被别人否定或忽视。这些其实都没有任何所谓的事情有些时候会让当事人产生强烈情绪。极端情况下不仅引起争论,对骂,最后还有可能上升到互相约架最后打得双方都进医院的结果。


这就是自我存在的表现。如果看清这一点,人就不会受一时情绪冲动的影响,而会更加理性,采取更加友好地行动。


这种因为自我而产生的各种自动反应在佛教中被称为行蕴(Saṅkhāra),它是构成人的五蕴之一 ,也有人把它翻译成习性反应或者习气,更现代的术语就是条件反射。


消除自我首先是意识到这些条件反射的存在,然后学习通过理性来抑制这些低级的条件反射,随后逐渐从大脑中消除这些条件反射。如同巴布罗夫可以训练狗形成一听到铃声就流口水的条件反射,这种反射可以后天培养,也可以通过训练来消除。人也一样,认清自身的各种不由自主的条件反射,通过冥想等方法来把这些都逐一消除,最后就可以打破自我对“觉”的束缚,而成为一个觉悟的人。


道理虽然简单,但做到并不容易。比如嗜酒的人虽然知道酗酒不好,但难以摆脱,见到酒就控制不了自己。人的其他习气虽然程度不同,但道理一样。不过如果有耐心,一步步努力,总会越来越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心镜818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